微型雙光子顯微鏡助力揭示皮膚菌群對瘙癢的負向調控作用及機制
瀏覽次數:85 發布日期:2025-5-16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瘙癢是特應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最主要的臨床癥狀,給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影響,“瘙癢-搔抓”形成的惡性循環是導致 AD 皮炎加重和反復難愈的重要原因。因此,深入研究 AD 瘙癢及其調控機制具有重要的意義。皮膚菌群紊亂在AD發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可以介導瘙癢,但共生菌群是否對瘙癢有保護作用尚不清楚。丙酸是菌群代謝產物短鏈脂肪酸中的主要成分,具有廣泛的生物學功能。前期研究發現,AD患者皮脂腺分泌能力下降,皮膚表面丙酸含量低于正常人;還有研究表明,丙酸可通過迷走神經調節食欲、情緒等中樞神經活動,但丙酸在AD瘙癢中的作用及機制尚不明確。
2024年1月3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李巍教授團隊和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醫院姚煦教授團隊合作在Allergy雜志(IF=12.6)在線發表題為Propionate alleviates itch in murine models of atopic dermatitis by modulating sensory TRP channels of dorsal root ganglion的研究論文,從神經免疫的角度揭示了皮膚菌群代謝產物丙酸通過直接調控感覺神經上的TRP通道抑制瘙癢,并通過影響神經肽的釋放調控特應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皮膚炎癥。該研究首次揭示了皮膚菌群對瘙癢的負向調控作用及機制,為AD的治療提供了新視角。
文章重點關注了丙酸對感覺神經元的直接影響,由于感覺神經元的細微反應可能被麻醉掩蓋,采用微型雙光子顯微鏡來跟蹤自由狀態下AD模型小鼠脊髓背角神經元的神經元活動,證實了丙酸能夠降低AD模型小鼠脊髓背角神經元的興奮性。隨后,利用膠帶反應實驗來表征AD模型小鼠對無害刺激的反應情況;當將膠帶附著在皮膚損傷處時,載藥組MC903小鼠明顯表現出更多的試圖移除膠帶的行為,并且自發鈣放電增加;而丙酸鹽涂抹組的脊髓背角神經元的自發鈣放電受到了強烈的抑制。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許垚博士為該文章第一作者,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李巍教授和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醫院姚煦教授是共同通訊作者。
【參考文獻】
Xu, Yao, et al. "Propionate alleviates itch in murine models of atopic dermatitis by modulating sensory TRP channels of dorsal root ganglion." Allergy 79.5 (2024): 1271-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