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差示掃描量熱法在研究藥物穩定性上的作用
瀏覽次數:897 發布日期:2020-3-4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差示掃描量熱法(DSC)是一種在差熱分析(DTA)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熱分析方法,它能夠在程序控制溫度下,測量輸入到試樣和參比物的功率差與溫度的關系,該方法可以用來研究固體藥物的穩定性。在我國,DSC也是藥物質量評價體系中選用方法之一。例如在藥物分析檢測領域,該方法可以用于藥物分析以及其他無機物、有機化合物的熱分析。
差示掃描量熱法操作簡便、易于校準、樣品用量少,且不需對樣品進行任何前處理,是一種快速、可靠的分析技術,尤其適合高純度的藥品純度測定。DSC技術也在多個領域得到廣泛運用,在藥物分析檢測領域,DSC可以用于純度測定,晶型鑒別和熔點檢測等藥物分析的多個方面。
如與其他純度測定法和比,DSC法測定的為雜質總量,無須對雜質進行分離、鑒定,不依賴基準物質標定,快速簡便,如條件選擇適當,所得數據準確可靠。在晶型鑒別上,DSC試驗操作簡單方便,準確度較高,因而被實驗室作為常用的晶型分析方法。熔點是評價藥品質量好壞的重要指標之一,DSC法則具有準確、快速、重復性好等特點,還可以客觀記錄熔融的全過程,因此DSC法在檢測熔點方面顯示其獨特的優越性。
藥物的熱穩定性及熱分解歷程的研究對于藥物的穩定性以及藥物的貯存有效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差示掃描量熱法還可以作為藥物穩定性試驗研究的一種方法。無定形屬于熱力學不穩定體系,其固有的亞穩態導致物質容易釋放能量,在貯存和溶出等過程中易轉變為穩定的晶體。如建立差示掃描量熱法測定無定形硝苯地平,考察濕度和溫度對無定形硝苯地平相轉變的影響,可以探討無定形硝苯地平的穩定性。
藥物穩定性試驗是考察原料藥或制劑在溫度、濕度、光線和影響下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可以為藥品的生產、包裝、貯存和運輸條件提供科學依據,同時通過試驗建立藥品的有效期。美迪西提供藥物穩定性試驗服務,可以為客戶提供全球藥物注冊的穩定性,試驗/試探性的穩定性(預實驗)和批準上市后藥物的穩定性等研究。
有研究者應用差示掃描量熱法對抗體偶聯藥物進行熱穩定性考察,分析ADC藥物在偶聯前后的熱穩定性變化及在不同溶液條件下的熱穩定性差異,為制劑處方的篩選提供參考[1]。通過DSC熱穩定性、小分子脫落比率、SEC-HPLC純度、與抗原結合活性等指標對曲妥珠抗體偶聯物在不同pH、不同濃度和不同類型緩沖鹽、不同濃度和不同類型保護劑條件下進行加速穩定性考察。研究結果發現DSC作為一種快速穩定性考察方法能夠迅速縮小篩選范圍,但在不同pH條件下,抗體偶聯分子整體的熱穩定性趨勢與連接子(linker)的穩定趨勢不一致。
在藥物穩定性試驗研究中,可以將DSC方法與其他熱分析方法聯合應用,對藥物熱穩定性進行判斷,對藥物儲藏期進行計算,有利于節約樣品、縮減時間。而在藥物分析檢測中DSC法也存在其自身局限性,因此應充分發揮DSC法的自身特點,并綜合應用色譜法、光譜法等其他各種分析技術,來確保藥品質量研究分析結果更加準確、科學、可信。
[1] 差示掃描量熱法在抗體偶聯藥物穩定性研究中的應用[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