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團隊發現,相比于正常胰腺組織,在人類患者和小鼠 PDA 模型中,真菌增加了約 3000 倍。同時,剔除真菌微生物組可阻止 PDA 腫瘤生長。另外,病原真菌通過激活甘露糖結合凝集素 (mannose-bindinglectin, MBL) 來驅動補體級聯反應,從而促進 PDA 的生長。
科研人員通過將標記有綠色熒光蛋白 (GFP) 的啤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在荷瘤小鼠中測試,發現真菌遷移到了胰腺,表明腸道菌群可以直接影響胰腺的微環境。同時,通過緩慢進展性 PDA 模型小鼠 (KC 小鼠) 評估了在腫瘤發生過程中真菌失調的跡象,PCoA 分析表明,KC 小鼠的腸道真菌群和腫瘤真菌群分別聚集,且在 KC 小鼠的胰腺中,馬拉色菌屬 (Malassezia) 相對豐富度顯著增加。另外,KC 小鼠和野生型小鼠腸道中的真菌群落顯著不同。科研人員還通過對 PDA 患者糞便和腫瘤菌群分析,發現馬拉色菌屬在腫瘤組織中的普遍程度要高于腸道,PDA 腫瘤的真菌組與腸道或健康胰腺的真菌組也不同。
更重要的是,科研人員在 KC 小鼠模型和 PDA 侵襲性原位模型 (KPC 小鼠) 中用 Amphotericin B 剔除了真菌微生物組,真菌微生組的剔除阻止了小鼠腫瘤的進展。另外,剔除真菌基因組可增強基于吉西他濱 (Gemcitabine,購于 MedChemExpress) 的化療效果。而重新定植的馬拉色菌菌種--不是假絲酵母屬 (Candida)、酵母屬 (Saccharomyces) 或曲霉屬 (Aspergillus) 中的菌種,則加快了 PDA 腫瘤發生。
研究人員同時發現,MBL 可識別真菌病原體并激活補體級聯反應的凝集素途徑,而 MBL (也稱為 MBL2) 的表達與 PDA 患者的存活率降低有關。在無 MBL 的 KC 小鼠或 Mbl 剔除的原位腫瘤小鼠中,表現出致癌進展延遲。此外,用 Amphotericin B 治療對 MBL-基因敲除小鼠的腫瘤生長沒有保護作用。與 MBL 相似,C3 的表達與 PDA 患者生存率降低的趨勢有關。重組 C3a 在體外加速了 KPC 細胞的增殖和體內 KPC 腫瘤的生長,而 C3 缺陷型小鼠對 PDA 進程有保護作用。這些數據表明胰腺真菌組需要 MBL-C3 軸來促進腫瘤生長。
Fig. 4: 真菌通過 MBL-C3 軸促進 PDA 的進展
該研究從真菌基因組與 PDA 發病機制入手,表明真菌菌群可通過激活 MBL 促進胰腺癌發生。因此,真菌基因組可能是未來藥物治療的新靶點,也將是發現生物標記物的一個領域。
原文鏈接:doi: 10.1038/s41586-019-1608-2Gemcitabine 是一種 DNA合成 抑制劑,抑制 BxPC-3,MiaPaca-2,PANC-1,PL-45 和 AsPC-1 細胞生長的 IC50 分別為 37.6, 42.9, 92.7,89.3 和 131.4 nM。
Amphotericin B 是針對多種真菌病原體的多烯抗真菌 (fungal) 劑。Amphotericin B 與麥角甾醇不可逆地結合,導致膜完整性破壞并最終導致細胞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