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動物模型是研究人類疾病發生發展機制、藥物篩選及療效評價必不可少的工具,好的疾病動物模型可以加快新藥的研發速度。你還在為不知道選擇什么小鼠模型發愁嗎?你還在為造模發愁嗎?賽業生物新欄目《每周一鼠》,每周更新,為大家講解一個疾病小鼠模型的故事,希望對大家了解不同的疾病小鼠模型有所幫助。今天和大家見面的是飲食誘導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模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種無過量飲酒史,以肝實質細胞脂肪變性和蓄積為特征的臨床病理綜合癥,包括單純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纖維化和肝硬變。可從單純性脂肪肝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發展為肝纖維化,甚至導致肝硬化、肝細胞癌(HCC)或肝功能衰竭等終末期肝病。動物模型在闡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理生理機制以及新藥的開發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臨床前研究需要根據研究的特定NAFLD表型使用不同的動物模型。NAFLD和NASH的臨床前動物模型可分為四類:飲食誘導模型、化學物質誘導模型、基因編輯模型、復合模型。今天我們要講的是飲食誘導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模型。
發病機制
其主要發病機制是營養過剩,食物中脂類、膽固醇和(或)糖類過量,無法完全吸收利用,脂類堆積于肝而引發脂肪肝,進一步出現肝炎性改變及纖維化。
模型特點
☑ 獨有的多種免疫缺陷為人類造血細胞的重建提供了一個極好的系統,是HIV-1研究和基因治療的重要模型。
☑ 腫瘤研究的重要工具,可增加腫瘤的發生率,尤其是淋巴瘤和胸腺瘤。
☑ 移植致死性胸腺淋巴瘤的情況下壽命短。
造模方法
選用SPF級健康雄性 C57BL/6 小鼠 ,對照組采用普通飼料喂養,模型組采用高脂飼料喂養,在第 4、8、12 周進行體重及肝指數檢測,先采血后處死,采血用于生化指標檢測,肝組織用甲醛水溶液固定標本,制成石蠟切片,采用蘇木精-伊紅染色(HE染色)、油紅O染色,進行病理檢測。
模型評價
光學顯微鏡下,肝細胞脂肪變性占1/3以上者視為脂肪肝。
01 外觀及體重
模型組小鼠隨著高脂飼喂延長,活動逐漸減少,精神萎糜,毛發蓬亂無光澤,體重上升明顯。
圖1. 模型組(60%高脂飼料喂養)和對照組小鼠(普通飼料喂養)體重變化對比。模型組小鼠體重變化顯著高于對照組小鼠。HFD,high-fat diet,高脂飲食。
02 肝臟標本觀察
對照組肝臟鮮紅、質韌、邊緣銳利;模型組肝臟體積增大、顏色淺淡、有油膩感、肝臟紋路斑駁、邊緣圓鈍。
03 肝功能指標
■ 葡萄糖耐受實驗
圖3. 模型組與對照組的葡萄糖耐受實驗,結果表明經60%高脂飼料喂養12周的C57BL/6N小鼠糖耐量顯著降低。注:禁食16小時,2g/Kg灌胃葡萄糖溶液。
分別檢測對照組、高脂飲食喂養4、8、12 周的小鼠血清的肝功能指標:丙氨酸轉氨酶(ALT)、天冬氨酸轉氨酶(AST)、甘油三脂(TG)、總蛋白(TP)、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結果發現模型組小鼠血清中總蛋白(TP)、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的含量均高于對照組小鼠。
圖4. 血清生化指標對比圖。模型組小鼠血清中總蛋白(TP)、葡萄糖(GLB)、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的含量均高于對照組小鼠。
04 組織病理學
對照組肝細胞呈多邊形,細胞質豐富,細胞核位于細胞中央,小葉結構清晰,肝細胞無脂肪變性,匯管區未見炎細胞浸潤,無其他病理改變。模型組小鼠肝細胞明顯腫脹,細胞質內明顯可見脂肪空泡,脂滴融合導致細胞核偏位,甚至細胞核消失,肝組織內可見彌漫分布的大油滴和微小脂滴,并散布全肝,肝細胞有明顯的炎癥變化 。
圖5. C57BL/6N-對照組-油紅O染色。
圖6. C57BL/6N-高脂誘導4周-油紅O染色。
圖7. C57BL/6N-高脂誘導12周-油紅O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