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試驗法在微生物培養條件優化選擇中的應用
瀏覽次數:5604 發布日期:2008-9-18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一.目的要求
對于一個生物作用過程,其結果或產物的得到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發酵中,菌種的生物活性、酶的濃度、底物濃度、溫度、pH 值、菌種生長環境中的氧氣、二氧化碳濃度、各種營養成分的比例等。對于這種多因素的實驗,如何合理地設計實驗,提高效率,以達到所預期的目的是需要進行認真考慮和周密準備的。
本實驗運用正交實驗法測定酵母用量、葡萄糖濃度、溫度、磷酸鹽用量這四個因素在不同水平對發酵過程和結果的影響,并應用生物統計學的計算方法分析處理實驗數據,求得什么樣的酵母用量、葡萄糖濃度、溫度、磷酸鹽用量對發酵效果最好,并確定影響實驗的關鍵因素及最適條件。
二.基本原理
正交實驗法是安排多因素、多水平的一種實驗方法,即借助正交表的表格來計劃安排實驗,并正確地分析結果,找到實驗的最佳條件,分清因素和水平的主次,這就能通過比較少的實驗次數達到好的實驗效果。實踐證明,正交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被廣泛地運用于工農業生產和科學研究實驗。 ’
三.正交實驗法的基本步驟
1).明確試驗目的,確定評價指標
評價指標有時只有一個,有時可能有多個。當評價指標多于兩個,為多指標試驗。
2).挑選因素
影響試驗指標的因素很多,由于試驗條件的限制,不可能逐一或全面地加以研究,因此要根據已有的專業知識及有關文獻資料和實際情況,固定一些因素于最佳水平,排除一些次要的因素,而挑選一些主要因素。正交試驗設計法正是安排多因素試驗的有利工具。當因素較多時,除非事先根據專業知識或經驗等,能肯定某因素作用很小而不選取外,對于凡是可能起作用或情況不明或看法不一的因素,都應當選入進行考察。
3).確定各因素的水平
因素的水平分為定性與定量兩種,水平的確定包含兩個含義,即水平個數的確定和各個水平數量的確定。 對定性因素,要根據試驗具體內容,賦予該因素每個水平以具體含義。定量因素的量大多是連續變化的,這就要求試驗者根據相關知識或經驗、或者文獻資料首先確定該因素的數量變化范圍,而后根據試驗的目的及性質,并結合正交表的選用來確定因素的水平數和各水平的取值。每個因素的水平數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重要因素或特別希望詳細了解的因素,其水平可多一些,其他因素的水平可以少一些。如果沒有特別重要的因素需要詳細考察的話,要盡可能使因素的水平數相等,以便減小試驗數據處理工作量。
4).制定因素水平表
根據上面選取的因素及因素的水平的取值,制定一張反映試驗所要考察研究的因素及各因素的水平的“因素水平綜合表’’。該表在制定過程中,對于每個因素用哪個水平號碼,對應于哪個量可以隨機地任意確定。一般講最好是打亂次序安排,但一經選定之后,試驗過程中就不能再變了。
5).選擇合適的正交表
常用的正交表較多,有幾十個,可以靈活選擇。應注意的是,選擇正交表與選擇因素及其水平是相互影響的,必須綜合考慮,而不能將任何一個問題孤立出來。選擇正交表時一般需考慮以下兩個方面的情況:
①所考察因素及其水平的多少。選用的正交表,要能容納所研究的因素數和因素的水平數,在這一前提下,應選擇試驗次數最小的正交表。
②考慮各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一般說來,兩因素的交互作用通常都有可能存在,而三因素的交互作用在通常情況下可以忽略不計。
6).確定試驗方案
根據制定的因素水平表和選定的正交表來安排試驗時,一般原則如下:
①如果各因素之間無交互作用,按照因素水平表中固定下來的因素次序,順序地放到正交表的縱列上,每一列放一種因素。
②如果不能排除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則應避免將因素的主效應安排在正交表的交互效應列內,以妨礙對因素主效應的判斷。
③把各因素的水平按照因素水平表中所確定的關系,對號入座后,試驗方案隨即確定。
7).正交試驗結果的分析
正交試驗結果的直觀分析與正交試驗結果的方差分析相比,具有計算量小、計算簡單、分析速度快、一目了然等特點,但分析結果的精確性與嚴密性相對于方差分析來說稍差。直觀分析主要可以解決以下兩個問題:
①求最佳水平組合。該問題歸結為找到各因素分別取何水平時,所得到的試驗結果會最好。 極差的大小直接反映料各個因素對試驗指標影響的變化幅度,極差大表明該因素的影響越大,是主要因素;反之,極差小,表明該因素的作用不大,屬于次級因素。因此,可以通過比較各個因素的極差大小決定因素的主次順序。但因素影響的顯著性需通過方差分析確定。
四.實驗裝置
圖10-1 為5L 容積的發酵罐培養裝置示意圖。發酵罐為不銹鋼制的圓柱形,外有夾套以便加熱或冷卻。攪拌可采用電機帶動或磁力攪拌器。空氣過濾可采用介質層過濾或聚乙烯醇PVA 濾芯空氣過濾氣。采用可蒸汽殺菌的pH復合電極及pH控制裝置,溶解氧分析儀使用的是可反復蒸汽滅菌、原電極型覆膜電極。
采用2 臺泵,一臺用于流加酸堿,一臺用于流加消泡劑。所使用的輔料管應是可蒸汽滅菌,使用的管材有長期耐用的硅膠管(一般用)、氟化橡膠管(碳氫化合物用)和耐酸、堿用管等。
采用氧分析儀測定尾氣中的氧分壓,用紅外分析儀測定尾氣中二氧化碳分壓。
圖11-1 培養裝置示意圖
五.實驗方法
1) .菌種:
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2).培養基制備
培養基的加入量一般為罐容積的70%。將稱量好的培養基組分,經溶解后加入到發酵罐中。此時培養液的體積為實際所需培養基容積的80%。
由于蒸汽殺菌過程中有大量的蒸汽轉變為水,使發酵液體積增大。對于合成培養基的滅菌操作,葡萄糖與磷酸鹽應分別滅菌后,在開始培養前加入以避免在殺菌過程中,葡萄糖與氮化合物之間發生美拉德(Malad)反應,以及磷鹽與其他金屬離子形成沉淀。溶液pH5.0.
除排氣口加棉塞,并包牛皮紙或鋁箔外,其他可用橡膠塞或截水夾封住。
3).安裝控制裝置
連接好各種傳感器的管線及通風、水管等,安裝調試好pH 電極、溫度計、氧電極、消泡電極等。
4).殺菌
夾套內通入加熱蒸汽,使培養液溫度達到80℃以上。隨后將蒸汽直接通人發酵罐,在121℃下殺菌15min。殺菌過程中,間斷打開各閥門,排出內部空氣,以保證各出管內殺菌完全。殺菌完成后,夾套內通入冷卻水,進行培養基的冷卻。為保證罐內正壓,應通入適量無菌空氣。
5).接菌、培養
檢查溫度、通風和pH 等條件正常后接菌,將浸有酒精的脫脂棉圍繞在接種口周圍,點火后打開接種口,加入無菌水,調節好罐內培養液量,進而將種子培養液注入。接種量一般為1%~10%,蓋好接種口后,調節攪拌轉速至所需數值,培養開始。為了解培養過程中的變化,需定時取樣進行樣品分析。取樣后應通入加熱蒸汽,以防取樣管路污染雜菌。
6).制定因素水平表和選定正交表進行正交試驗
7).培養結束
將電極與培養液全部取出,培養液在121℃下殺菌15min 后,排放到指定地點。罐內應沖洗干凈。
8) 菌體量(X)分析方法
用去離子水適當稀釋培養液,在660nm 下測濁度。測干燥重量時,用事先干燥至恒重的定量濾紙(孔徑1.2pm)過濾培養液,用去離子水洗兩次,然后將其干燥至恒重(105℃,10h),用電子天平稱重。
9) 數據處理
畫出培養液中葡萄糖(g/L)、酵母菌體量(g/L)隨培養時間的變化曲線。計算酵母產率(質量分數,葡萄糖)。
上海歐韋達儀器科技有限公司供稿
地址:楊浦區長陽路999號伊斯頓商務樓303室
電話:021-61805606
傳真:021-61805605
l聯系人:鐘定松15000945284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