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研究人員在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發表了關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病理機制的研究論文,實驗通過對MT1敲除小鼠和野生型WT小鼠進行比較,表明MT1缺失會顯著PD病理的進展[1]。這項研究揭示了褪黑素受體MT1在PD中的一個新作用機制,為帕金森病的治療策略提供了新的方向。
2024年4月11日是第28個“世界帕金森病日”,主題是“和諧共生,美好生活”。帕金森病是以運動和非運動癥狀為特征的中老年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目前可用的生物標志物、良好的藥物靶點及遺傳基礎等因素的探索缺乏均給PD藥物研發帶來了阻礙。需要進一步研究能實時追蹤PD動態的生物標志物,以助研究人員理解它們與靶點的相互作用。有研究者提出,部分早期PD病例可能存在廣泛的神經退行性變癥狀,同樣的挑戰也常成為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的阻礙。因此,合適的疾病小鼠模型是推動神經系統疾病機制研究和新藥開發不可或缺的工具。
PD疾病研究應當如何破局?4月11號(周四)晚7點,也即“世界帕金森病日”當天,神經藥效高級科學家劉子瑤博士將擔任主講人,為大家帶來「神經系統疾病的研究進展及常用動物模型」主題課程。屆時將進行帕金森病流行病學、發病機理、在研管線等現狀盤點,并展開分析帕金森病目前治療方式和靶點的局限性,以及臨床前研究相關的動物模型應用;同時也會分享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的研究進展及其常用動物模型。“碼”上報名,相約云端,參與課程將有機會獲得《神經科學原理》等驚喜好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