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晚,“沃”在前沿|生命科學專家論壇直播活動圓滿舉辦!本次論壇有幸邀請到中科院腦智卓越中心仇子龍高級研究員、浙江大學汪浩教授、中南大學郭輝研究員,圍繞“聚焦孤獨癥的遺傳基礎與神經環路研究”主題進行了極具前沿性的分享,為大家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學術盛宴。
沒有趕上看直播
或想再回顧精彩內容的小伙伴
戳鏈接立即查看↓
首先,中南大學郭輝研究員給我們帶來了“孤獨癥的遺傳調控機制”的內容分享。近20年,孤獨癥譜系障礙的診療沒有客觀診斷指標、沒有有效治療藥物和方法,這兩大情況一直沒有顯著的改善。但是根據流行病學遺傳度估計——遺傳與環境均和孤獨癥發生相關,其中遺傳度高達80%。基于此情況,郭輝老師詳細講解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1、高風險致病基因的孤獨癥分子分型和調控機制
2、應激顆粒障礙作為孤獨癥等神經發育障礙病理機制的可能性
3、目前對孤獨癥遺傳結構的認識、存在的挑戰和展望
接下來,浙江大學汪浩教授以“孤獨癥的海馬機制”為主題帶來了豐富的分享內容。通過汪浩老師的分享,我們了解到孤獨癥兩大核心的癥狀:1.社會互動和溝通的缺陷;2.有限的、重復的行為。汪浩老師通過介紹最新的社交實驗研究——小鼠胡須與社交相關的科學實驗,并結合自身實驗室多年研究,對孤獨癥的社會交往行為展開了細致的分享:
1、出生早期外界環境變化導致小鼠成年后社交識別異常機制的挖掘
2、小鼠成年后社交識別異常的多種遺傳學拯救手段的建立
3、外界環境和基因突變導致的社交行為異常的共同內在機制的證實
最后,中科院腦智卓越中心仇子龍高級研究員圍繞“從高功能孤獨癥研究社交神經環路”主題進行了分享。仇子龍老師在孤獨癥研究的遺傳基礎、神經環路機制和干預與治療三個領域均有涉及,本次主要與大家分享了神經環路方面的工作,并表示對未來建立中國自閉癥基因測序數據庫、探索孤獨癥動物模型等研究方向充滿期待。仇老師的分享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孤獨癥及高功能孤獨癥簡介
2、孤獨癥中異常社交行為環路機制的研究
3、孤獨癥研究引發的思考及未來展望
歡迎大家持續關注后續的「“沃”在前沿」直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