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疼痛研究,卻不知道實驗開展的方向?
情緒研究實驗種類繁多,不知道該如何取舍?
本次,兩位科研菁英邀您共探神經機制學術前沿
為您的科研提供新啟示
分享內容
分享主題1 :ATF4調控熱痛敏的潛在機制
分享嘉賓
張曉龍 博士
嘉賓簡介
2019年博士畢業于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主要從事軀體感覺異常、慢性疼痛的機制研究。張博士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與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及廣東省人民醫院“雙青人才”項目獲得者,并以通訊作者/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7篇,研究成果主要發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Signaling,Pain,iScience等雜志。該系列工作引起了國際同行的高度關注,其中Science Signaling以封面論文的形式發表,并被新華社科技網報道。
分享主題2 :
杏仁核PV陽性中間神經元在焦慮樣行為中的作用
分享嘉賓
羅爭意 博士
嘉賓簡介
2018年開始任職中山大學助理研究員,為中國神經科學學會會員,擅長離子通道、神經微環路以及神經元興奮性相關的研究,主要研究涉及神經精神類疾病,以第一作者分別在在精神疾病領域的頂尖雜志《Biological Psychiatry》(IF: 13.382)及國際著名雜志《Microbiome》(IF: 14.65)《Toxicol Appl Pharmacol》(IF:3.585)上發表論文各一篇,并以共同第二作者身份發表在《Cell》(IF: 41.582)發表論文一篇,以參與作者在《Nature Neuro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Neuroscience》、《Neuropharmacology》、《Transl Psychiatry》、《Molecular Neurobiology》、等SCI 雜志上共發表論文8 篇,論文的累積影響因子137.2。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以主要成員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多個課題研究。
快來聽學術菁英前沿分享
讓科研更順利更高效
識別下方二維碼,立即免費報名
等您來,共赴神經機制探索之約
這里有一群志同道合科研小伙伴
和您一同溝通交流
趕緊加入瑞沃德線上交流群
識別下方二維碼,添加群主微信
群主拉您進群哦
▼分享下圖到朋友圈,讓更多師兄師妹get到前沿干貨,精彩不容錯過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