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inar邀請:蛋白質分析技術助力干細胞前沿研究
瀏覽次數:1755 發布日期:2023-5-24
來源:本站 本站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隨著生物醫學研究和技術的不斷進步,干細胞和蛋白質作為生物醫藥領域的核心熱點,在醫學研究和治療領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干細胞的發育、分化及其在治療各種疾病中的應用、干細胞的基因編輯、表觀遺傳學、蛋白質表達、結構及其在藥物設計等方面的應用等等都是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重點。蛋白質穩態對于維持細胞的正常功能、細胞增殖和生存具有重要作用。蛋白質穩態的維持依賴于多種分子機制,當這些分子機制失衡時,可能導致細胞的功能紊亂、代謝紊亂、增殖異常和凋亡等生理和病理過程的發生。干細胞作為一類能夠持續自我更新和分化為其他不同種類細胞的特殊細胞,能否維持蛋白質穩態,對于生命體尤為重要,蛋白質分析技術也顯得至關重要了。
那么,當下蛋白質分析技術如何助力干細胞的研究進展及應用?干細胞研究過程中蛋白質分析的實驗方法及相關注意細節有哪些?有哪些相關的研究實例以及當下的研究進展如何?
基于此,Bio-Techne旗下子品牌ProteinSimple聯合梅斯醫學&生物谷于2023年5月25日14:00舉辦“蛋白質分析技術助力干細胞前沿研究”主題空中講壇,誠邀知名專家和學者進行主題演講和互動討論,共同深入了解最新研究進展和應用實踐,探討干細胞與蛋白質研究的最前沿話題,為未來發展提供寶貴的思路和啟示,并與直播間觀眾進行問答互動!
江蘇大學醫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高等院校醫學檢驗專業校際協作理事會副理事長,中國研究型醫學學會細胞外囊泡研究與應用專業委員會常委,江蘇高校“青藍工程”優秀教學團隊帶頭人,江蘇省教學名師,入選2021,2020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主要從事細胞外囊泡與疾病診療相關研究,主持江蘇省重點研發(社會發展)重點項目等省級課題5項,參與省級項目20余項,已發表研究論文近300篇,SCI收錄論文160余篇,被SCI論文他引8000余次;第一或通訊作者SCI收錄論文82篇,主要發表在ACS Nano,Theranostics,Biomaterials,Cell Death Dis,Oncogene等SCI刊物上。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二等獎,中華醫學科技二等獎,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等省部級獎8項。主編專著1部(《外泌體:組織損傷修復與腫瘤診治》),授權發明專利7項。
碩士畢業于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營養與生物醫學專業;目前負責Bio-Techne集團ProteinSimple全線產品在中國市場推廣工作,擁有多年生命科學產品應用和市場相關經驗;特別在全自動毛細管Digital Western、毛細管電泳、顯微成像、微流成像顆粒分析等技術方面經驗豐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士、空間生命科學碩士,德國海因里希海涅杜塞爾多夫大學(Heinrich-Heine-Universität Düsseldorf)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專業博士,天津醫科大學雙聘教授。曾任頤昂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中源協和總裁助理、Biotechnology TransferCenter of VCANBIO USA 研發副總等。在德國期間曾任德國波恩科技大學講師、德國宇航局亥姆霍茲中心助理研究員和意大利帕勒莫大學訪問學者等。主持或參加了新冠、重大慢性疾病等領域重點專項、歐盟 EU、德國教育科技部 BMBF、德國研究基金會 DFG 等資助的細胞技術相關研究項目,累計在 Lancet 子刊,Nature 子刊雜志上發表 SCI 論文十余篇,發明專利若干項。目前擔任國際干細胞研究學會 ISSCR 會員、國際細胞治療協會 ISCT會員、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會員,德國干細胞協會會員,湖北省干細胞臨床研究專家委員會委員,天津市干細胞再生醫學轉化企業重點實驗室主任,天津市血液細胞治療技術企業重點實驗室主任,海河細胞生態實驗室“揭榜掛帥”重大專項首席科學家,德國萊茵論壇理事,《藥學進展》等雜志編委,Stem Cell Research&Therapy 等雜志審稿人。入選天津 131 人才計劃,3551 光谷人才計劃,首批 A 類天津綠卡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