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神經環路示蹤技術專題研討會暨第七屆神經環路示蹤技術全國培訓班將于2023年5月12日-18日在武漢召開。其中5月12日研討會報到、5月13-14日神經環路示蹤技術專題研討會;5月14日培訓班報到,5月15日神經環路示蹤技術全國培訓班技術理論培訓,5月16-17日全天神經環路示蹤技術全國培訓班技術實操培訓。5月18日為前沿成像技術參觀學習活動,羅輯科學承辦的超弱生物光子成像技術參觀及培訓活動,將展示最前沿的神經環路研究新技術、新方法,誠邀國內外感興趣的實驗室參加。
自2016年5月,第一屆神經環路示蹤專題研討會和培訓班舉辦以來,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六屆神經環路示蹤專題研討會和培訓班,從理論和實踐方面給國內開展腦科學研究的實驗室普及了示蹤工具的選擇、使用和數據的處理和分析等技術,取得了很好的反響。為了滿足國內外開展腦科學研究的實驗室的需要,2023年5月將舉辦第七屆神經環路示蹤專題研討會,邀請了國內頂尖的神經環路研究專家做專題報告;神經環路示蹤技術全國培訓班涉及病毒環路示蹤、神經遞質探針、腦組織透明化、顯微成像、在體電生理、腦片電生理、膜片鉗、雙光子鈣成像、光遺傳學、小動物MRI、MRI數據處理等諸多神經環路相關技術,講者均為該領域的知名專家。
部分精彩報告日程:
5月13日 8:45-9:15 杜久林教授 全腦尺度上脊椎動物神經聯接圖譜的研究
5月13日10:35-11:05 胡志安教授 覺醒系統調控記憶機制
5月13日15:00-15:30 曹鵬研究員 大腦啟動防御反應的神經基礎
5月13日17:50-18:20 諶小維教授 記憶環路機制的初步探索
5月14日10:50-11:20 周其岡教授 膠質細胞-神經元微環路的構建與功能
5月14日11:20-11:50 曹罡教授 Single cell resolution projectome of mPFC with spatial multi-omics information
5月14日14:00-14:30 胡霽教授 Reverse-translational Study of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5月14日 16:50-17:20 任超然研究員 光信息傳導系統與腦功能穩態調節
5月15日下午14:00-14:25 戴甲培教授 超弱生物光子成像技術在腦功能和腦疾病研究上的應用
戴甲培教授“超弱生物光子成像技術在腦功能和腦疾病研究上的應用”的匯報,將對該前沿技術背景及其最新進展感興趣的老師們和同學們,屆時可參加會議交流。
一、培訓班和研討會主辦單位(主要)
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
華中科技大學高端生物醫學成像設施中國神經科學學會
神經科學研究技術分會和麻醉與腦功能分會
上海市神經科學學會
湖北省神經科學學會
二、會議注冊及日程安排
會議期間,差旅費自理,會議將收取注冊費,會議注冊費包含會議資料等。
1:注冊網址:https://www.wjx.cn/vm/h4De6vX.aspx
2:會議地點:研討會(5月12-14日)武漢市漢陽區華中中交城B棟6樓武漢廳(會議注冊地,可導航武漢中交五洲皇冠酒店)培訓班(5月15日-17日)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
3:會議詳細日程安排:
5月12日 會議現場注冊與報到
5月12日下午 衛星會—神經環路與麻醉/睡眠專場報告會(限50人)
5月13-14日 2023年全國神經環路示蹤技術研討會
5月15日 第七屆全國神經環路示蹤技術培訓班—理論部分
5月16-17日 第七屆全國神經環路示蹤技術培訓班—實操部分
5月18日 免費參觀學習活動-中午12點午餐后結束(自愿參加,報到時統計)羅輯科學前沿成像實驗室:超弱生物光子成像技術的參觀、培訓和實際操作(報名成功后,18號上午將有專車從酒店接送至位于武漢神經科學和神經工程研究所內的實驗室參加活動)
詳細日程如下:
5月12日
神經環路與麻醉/睡眠專場報告會—14:30開始,會議地點:華中中交城B棟
(詳細日程安排,在此公眾號APMneuroimagingLab-建議大家關注,避免遺漏會議信息)
5月13日
5月14日
5月15日
5月16日-5月17日
實操班(排名不分先后)
A—病毒注射(朱進飄、楊鑫)
B—示蹤病毒選擇及使用方案(蘇鵬)
C—單細胞測序與原位雜交(曹罡)
D—fMOST(李向寧)
E—光遺傳學、光纖記錄(姜安杰)
F—膜片鉗(劉振偉)
G—自由活動神經元超微成像技術(孫洋)
H—MRI(柳壯)
總協調人:饒小平
5月18日 免費參觀學習活動羅輯科學前沿成像實驗室:超弱生物光子成像技術的參觀、培訓和實際操作(報名成功后,18號上午將有專車從酒店接送至位于武漢神經科學和神經工程研究所內的實驗室參加活動)
離會時間:5月18日
三、付款信息
通過網銀、電匯、手機銀行匯款:將款項匯入賬號(并請務必注明: 神經環路+單位名稱+姓名會議注冊費)。
匯款信息如下:
賬戶名: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
銀行賬號:42050123705300000238
開戶行:建行武漢科學院支行
聯行號:105521000772
四、會議官方聯系方式
會議咨詢及注冊電話:
13545272099(廖元麗)
15927634531(饒小平)
18627952376(王杰)
咨詢郵箱:ITNCR@wipm.ac.cn
五、關于羅輯科學
羅輯科學核心團隊,來自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以及光電國家實驗室,十年磨一劍,在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及光電國家實驗室等國內頂尖科研單位的大力支持下,近三年來,專注于激光血流成像、激光微循環血管三維成像、激光片層掃描顯微成像、超弱生物光子成像等生物醫學前沿的光學成像技術的開發和產業化。羅輯理念“羅輯科學 專業至上”, 羅輯使命“科技創新 追求卓越”,羅輯愿景“成為全球科學服務領域的領導者”。
1、整體組織&超分辨激光片層掃描三維成像技術
1-1整體組織激光片層三維成像術
單次連續成像多達8個樣品,配置自主創新單圖分辨率增強算法和小鼠三維腦圖譜自動分割算法,在自動分割腦區和計算的同時,實現3D超分辨,達到三維各4倍的分辨率增強。
1-2超分辨激光片層掃描顯微技術
超分辨激光片層掃描顯微技術產生超薄的無衍射貝塞爾激光片層,利用新型的GPT-AI超分辨技術顯著提高成像分辨率(3D各項同性100nm以內),極大減弱活體活細胞和組織樣品在成像時承受的光毒性和光漂白,同時極大延長樣品有效觀測時間,獲得更高質量的成像數據。
Peng Fei et al., Nature Methods, 2022
2、超弱生物光子成像技術
超弱生物光子成像技術實時檢測生物樣本中超弱生物光子輻射,其不但在離體腦片層面,也能在活體層面對腦皮層和深部腦區對單個神經細胞進行在體超弱生物光子成像,從而解析在給定的外部刺激或活體本身的狀態改變下導致單神經細胞或神經環路跨突觸的生物光子活動狀態變化,并對神經信號傳遞模式進行分析。經分析發現,給定刺激的神經細胞其被檢測的生物光子的強度和光譜有關,紅光有更明顯的傳播優勢,但與其膜電位水平無明顯的關聯。這一結果為生物光子與神經信息傳遞上的最新發現。
腦科學研究方面,超弱生物光子成像可在腦片和活體層面對單神經細胞狀態和神經環路跨突觸的信號傳遞進行解析。
血管研究方面:超弱生物光子成像技術在體觀察評估腦缺血模型的神經元和血管活性變化,相比TTC染色和行為學測試,其可以監測腦缺血及再灌注誘導的延遲性功能性神經回路,從而評估腦缺血再灌注動物模型中的神經和血管損傷。
眼視覺研究方面:最新研究發現皮層神經細胞的活動是動物對內外環境活動變化的直接反應,而我們觀察到的生物光子的活動改變,一方面反映視覺信息通過視覺通路傳遞到了皮質,另一方面其改變的模式提示生物光子可能參與視覺運動回路的信息編碼過程。
3、 激光微循環功能&激光微循環三維介觀成像技術
3-1激光微循環三維介觀成像技術
可對生物樣品進行活體微循環血管三維成像,具有無標記、非接觸、無創無損的技術特點,同時深度可達5mm以上、分辨率可達2um以內,通過類激光共聚焦的雙振鏡掃描及時間序列成像,可以快速采集連續時間序列的活體微循環血管的三維影像結果,并可分析得到血管直徑、密度、分支數量等精確定量結果。在腦、皮膚和微循環血管研究,眼視覺疾病研究,微小動物生長發育研究,及生物材料、生物膜研究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3-2激光微循環功能成像技術
新一代HR-LSCI激光微循環功能成像技術,以獨有的無標記、非接觸、高分辨、全視場快速成像的技術優勢,為生命科學和臨床醫學研究提供一種全新有效的微循環血流功能成像的手段;該系統可實時觀察全局、局部及單根微細血管的血流灌注與分布及血管形態等相對變化。
⼩⿏MCAO腦缺⾎造模觀察

動物胚胎⽣⻓發育過程觀察
⼤⿏睪丸⽣⻓發育觀察
⼤⿏輸精管病理模型觀察
溫度降低過程⼤⿏胃內壁黏膜成像
本次研討會和培訓班期間,羅輯科學將展示最新一代的超弱生物光子成像、激光微循環功能成像、激光微循環血管三維成像、激光片層掃描顯微成像等前沿顯微光學技術及其在神經環路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應用方法。歡迎參會專家和老師、同學們蒞臨羅輯科學展臺和羅輯科學前沿成像實驗室參觀、指導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