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生物藥行業比作一艘正在極速航行、價值千億的巨輪,那么來自上游的研發、生產關鍵設備供應商則是巨輪架構的底層支柱,也是航行過程中的重要補給。
2021年3月13日,全球領先的生物工藝完整解決方案供應商
賽多利斯(Sartorius)亮相第六屆易貿生物產業大會,并榮獲“
2020年度最佳服務商”獎項。
*易貿生物產業年度評選由高端醫療會務組織者易貿醫療聯合IQVIA發起,由線上提名、線上投票和專家評審等多個環節組成,經過層層篩選、進行綜合評估。
將中國視為全球重要戰略市場、加碼本土化生產、轉型數字化,這家擁有150年歷史的老牌德國企業,正在一系列加速中緊跟時代大勢,并正以實際行動躬身入局。
從短臂天平到生物工藝,緊跟時代的百年轉身
賽多利斯以發明短臂分析天平起家,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至1870年。
1927年,賽多利斯與諾貝爾獎得主理查德·席格蒙迪創建合資公司,開設膜過濾器業務,并以此進軍生物工藝領域。
時至今日,賽多利斯主要從事
實驗室產品和服務、生物工藝解決方案兩大業務,經歷了超百年的創新、轉型、發展,緊緊圍繞初心,傳承至今。
順應時代之變,借力生物藥趨勢紅利
《基業長青》一書中提出,“保存核心,刺激進步”是世界名企的共性之一,前者是保持核心理念的“不變”,而后者則是為了順應時代發展的“變”。
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賽多利斯順應時代之“變”,做出一項突破性決策——將業務集中于生物制藥行業,全身心地投入到整個生物產業鏈,自此之后,發展勢如破竹。
“借力生物醫藥行業發展紅利,賽多利斯最近十幾年發展非常迅速。”
賽多利斯中國市場部負責人黃獻先生表示。

▲賽多利斯中國市場部負責人黃獻
機會總是青睞于有準備的人。
2020年,新冠疫情大流行,賽多利斯憑借多年的技術沉淀,順勢而為,成為炙手可熱的制造Covid-19疫苗和療法關鍵技術的供應商,全年營收大幅增長,行業關注度持續升溫。
橫向擴充產品線,向整體解決方案邁進
多年以來,賽多利斯的首要目標一直是成為“
生物工藝完整解決方案提供商”。
除了通過內部研發,并購是實現目標的不二之選。“賽多利斯持續并購整合產業鏈的頭部企業,完善一站式的解決方案,從而幫助客戶降本增效,提升市場競爭力。”黃獻表示。
- 2000年,收購B. Braun Biotech,獲得其細胞培養基和發酵器業務,業務觸角伸至上游;
- 2007年,與一次性無菌工藝袋發明者法國Stedim建立關鍵聯盟,開始為客戶提供完整的一次性產品,同時為開發一次性生物反應器產品開辟了道路;
- 2015年起,陸續收購細胞培養基和細胞系開發公司Cellca、創新細胞分析公司IntelliCyt、快速病毒定量分析公司ViroCyt等;
- 2020年4月,以7.5億美元收購丹納赫旗下的部分生命科學業務,成功打通上下游完整產業鏈...

▲賽多利斯發展史
據不完全統計,自2000年以來,賽多利斯持續進行的聯盟與并購
超30余項,一步一個腳印,逐漸成長為行業領導者,在
流體管理、細胞培養、分離純化等領域保持全球領軍地位,引領生物工藝技術趨勢。
緊跟時代腳步,賦能AI之力
時下,AI與制藥的結合方興未艾,正在逐漸滲透至行業的方方面面,上游供應商自不例外。
“作為一家全球領先的服務商,賽多利斯對新的技術非常重視。”黃獻表示。
2020年9月,賽多利斯宣布入股
德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DFKI)并合作建立SAIL實驗室,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技術在生物醫藥領域的應用。具體合作內容包括:
- 對細胞和類器官進行圖像識別,縮短藥物發現時間;
- 對生物系統進行分析和建模,優化決策系統;
- 對生物醫藥生產流程進行模擬和優化,做到實時分析,保證生產的穩定高效。
緊跟AI+制藥的技術革新,正是體現了在不同時代、不同背景下,這家百年企業的與時俱進。
化繁為簡,直面成本挑戰
在生物制藥領域有著著名的“雙十”定律,即一款創新藥的研發需要耗時十年時間,花費十億美元。
如何幫助制藥廠商降本增效?提高研發成功概率?是產業鏈上游的關鍵課題。
化繁為簡:軟硬結合,雙管齊下,縮短產品上市周期
2020年,賽多利斯在成立150周年之際,宣布推出全新品牌形象
化繁為簡(Simplifying Progress),通過創新的產品和技術,幫助科學家和工程師簡化流程,加快產品上市時間。
黃獻認為,從業務層面來看,可以從三個方面幫助客戶實現這個目標。
第一,硬件方面,賽多利斯擁有行業最高標準的硬件設備質量保障,例如旗下生物反應器擁有超過60年歷史,全球裝機量
超過10萬臺,其中
Biostat STR®系列一次性生物反應器全球裝機量
超過1000臺。
第二,耗材方面,能夠為客戶帶來持續穩定的質量保證。例如
Flexsafe®系列一次性袋子和
Virsart®系列除病毒濾器等,是全球
數百家生物藥企的共同選擇。
第三,軟件方面,賽多利斯的數據分析部門提供包括
SIMCA®在內的DOE完整解決方案,此外還具備
BioPAT® MFCS/win自動化控制平臺,可以在藥物發現、工藝優化、生產過程中實時監測,簡化操作人員的工作并提高現有工廠的生產效率。
▲賽多利斯上下游生物工藝完整解決方案
快速響應的服務理念
生物制劑的生產由于技術壁壘較高、操作流程繁多,生產設備供應商需要與客戶保持高粘性合作,特別是在與疫情賽跑的毫秒之間,更是考驗服務質量的一塊“試金石”。
“2020年度最佳服務商”的獎項,就是對賽多利斯服務理念最好的嘉獎。
具體而言如何?黃獻表示:
“第一,與客戶保持良好的關系,及時發現和溝通藥物生產過程中的使用痛點,通過產品培訓和技術支持去解決問題。
第二,通過強大的技術團隊,在售前售后幫助客戶做一些項目開發,另外為客戶定制開發流程,包括戰略合作,保證國外最新的技術在本土可以落地。
第三,售后質量方面,我們的團隊會做到及時響應,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幾乎24小時跟客戶在一起,保證及時出現,響應需求。”
提升中國戰略地位,多維本土化落地
- 1995年,賽多利斯中國分公司成立;
- 2007年,賽多利斯北京總部大樓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成為賽多利斯除德國之外最大的生產與研發基地之一;
- 2013年,賽多利斯上海商務中心成立,承擔亞太銷售&市場總部、中國應用服務總部等重要職能;
- 2018年,助力首個國產PD-1藥品上市;
- 2020年,助力國內首個新冠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
賽多利斯進入中國的20多年,深度參與并見證了中國生物藥行業的激烈變革:快速成長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市場、CRO的強勢崛起、醫改對產業環境的重塑...這些都持續加強了賽多利斯對中國市場的加碼信心。
將增速最快的中國視為戰略市場
在賽多利斯的規劃中,少有的將中國作為單獨計算營收的戰略市場,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中國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場,賽多利斯對中國非常重視,制定了雄心勃勃的中國2025計劃,無論是未來戰略投資,新品上市,本地化生產,運營策略還是人員發展,都會把中國放在非常高的戰略地位。”黃獻表示。
近些年,賽多利斯正在通過實際行動深耕中國市場:
- 比如從2020年8月起,開展的“客戶關懷計劃”,為多家本土客戶企業進行專業培訓,幫助本地企業優化生產工藝及流程。
“未來,我們希望幫助中國用戶降本增效的同時,在研發、生產、法規方面,越來越多的與國際接軌,更快地推進行業的進步。”黃獻表示。
研發、生產、制造...面向中國加速本土化
基于對中國市場的深刻洞察,賽多利斯的本土化計劃正在加速。
“中國正在進行的帶量采購、醫保談判等政策對制藥商的利潤空間造成了一定影響,為了幫助中國用戶節約成本,未來我們會提供更多本土生產的產品。”
2020年9月,賽多利斯一次性生物反應袋和耗材在其北京工廠正式投產,這標志著賽多利斯成為業內首家實現一次性生物反應袋和耗材本土化生產的供應商,體現了賽多利斯落實中國本土化戰略的信心和決心。
“除了一次性反應袋和耗材,我們正在考慮將更多產品的生產也逐漸搬到中國來。”但僅止于此,黃獻認為還遠遠不夠,“未來,我們還會在本土投入更多資源,根據本土客戶的需求去不斷加大在中國市場的投入。”
可以預見的是,賽多利斯正在中國升級
應用中心3.0及驗證實驗室,這將使中國生物制藥行業可以在第一時間接觸到頂尖產品,掌握最新技術,提升全球競爭力。
中國生物制藥行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賽多利斯提供的全球頂尖科技的助力;而賽多利斯的增長與繁榮,同樣離不開中國市場的支持與反哺。
兩者就像水和魚的關系,相互依存,相伴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