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廣州國際生物技術展今日隆重開幕!
瀏覽次數:5148 發布日期:2018-9-14
來源:本站 本站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9月14日,由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協會、廣東省生物產業協會、廣東省微生物學會、廣東省藥學會、深圳市生物醫藥促進會、深圳市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協會和振威展覽股份主辦,基因產學研資聯盟、博奧晶典、山東泰通協辦的2018廣州國際生物技術博覽會在廣交會館舉行,展會將持續到9月16日。
獲政策支持,生物醫藥產業迎來快速發展期
由于缺少核心技術,我國生物藥多數依賴進口,高昂的價格對消費者造成了一定的經濟負擔。即便國家采取降低生物藥進口關稅,與藥廠協商價格等措施,仍無法擺脫生物技術產品受到掣肘的局面。為了使生物制藥盡快從仿制藥到創新藥的轉變,國家和地方政府部分紛紛加大政策支持與資金投入力度,加快推動生物技術產業革命性發展的步伐。
其中,廣州市今年3月發布的《廣州市加快IAB產業發展五年行動計劃(2018—2022年)》指出,將重點發展生物制藥、高端醫用耗材、精準醫療、基因檢測、高端醫療等生物醫藥產業,到2022年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生物醫療健康產業重鎮。在我國大力發展生物技術產業的背景下,本屆展會在廣州舉行對于推動我國產學研用各領域的交流合作,促進產業協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上市公司和國際知名企業加速布局華南生物醫藥市場
珠三角地區經濟發達,人口眾多,市場潛力巨大。本次展會上,華大基因、海爾生物、博奧晶典、金斯瑞、中科美菱、藍帆醫療、北京陸橋、廣州潔特、華志電子、耐思等國內知名企業,以及賽默飛世爾、德國貝爾芬格、法國賽思、美國GeneCopoeia、法國英特賽恩斯、瑞士哈美頓、荷蘭艾貝泰等國際知名企業展出了基因檢測、生物芯片、醫療器械、生物反應器、傳感器等先進技術產品,加速布局華南生物醫藥市場。
近年來,基因檢測作為一種疾病診斷和疾病風險預測的先進技術,在國際市場有廣泛應用,但我國這一領域消費者數略顯不足。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基因檢測人數僅有10萬人,到2017年增加到30萬人,2017年基因檢測的人口滲透率不到0.03%,而美國的滲透率達3.75%。據行業研究機構預測,未來五年中國基因檢測復合增速在35%左右,2020年市場有望突破300億元,更長遠的潛在市場過千億。
本屆展會上,華大基因推出的HPV分型基因檢測,創新性地引入自取樣檢測技術與現有的醫院篩查模式形成有效的互補。“檢者取樣不依賴于醫療機構,即受檢者在家即能自己完成取樣;同時結合具備質量可控、通量高等特點的大規模人群HPV分型基因檢測篩查技術,結合醫院診治,建立有效的陽性分流機制,讓有限的醫療資源專注于少數陽性患者的處理,使陽性患者得到妥善治療。”華大基因對外合作總監瞿犇表示。
在微生物前處理領域,各種新方法、新技術的廣泛應用,為微生物學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動力。本屆展會上,法國INTERSCIENCE推出的新品菌落實時培養與計數工作站,可以更加快速地為制藥、農產品、化妝品和科研院校的質控實驗室提供更為準確的結果。據了解,該工作站是目前全球唯一一款可分別針對100個、200個、300個培養皿進行同步的菌落培養、監測和計數的創新產品,它能夠在菌落培養初期6小時后得出計數結果,這一時間比之前快了3倍,速度更快,準確度也更高。
為了推動生物技術的創新發展,展會同期舉辦“廣州國際生物制藥技術創新及發展論壇”、“廣州生物技術產業發展與合作論壇微生物技術大會”、“生物實驗室建設大會”、“第一屆藥物雜質分析分離學術研討會暨實驗技術培訓班”等高端專業論壇活動,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品藥品審核查驗中心李正奇博士、達石藥業(廣東)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王春河教授、深圳市因諾轉化醫學研究院王明軍院長、中國農業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張瑞福教授、中科院微生物所孫憲昀博士等來自政府主管部門的領導、科研院校的專家以及企業領袖匯聚一堂,共同探討行業熱點話題,解決企業的痛點難點,促進整個生物技術產業鏈交流合作,推動技術革新和產業協同發展。
媒體聯系:
蔡小姐
手 機:18825198362
電 話:020-8395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