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講座:常規膜片鉗技術在心臟安評和藥篩中的應用
瀏覽次數:7465 發布日期:2017-1-5
來源:本站 本站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
常規膜片鉗技術在新藥心臟安全性評估和篩選中的應用 |
演講嘉賓:鄒安若 博士 現任青島海威磐石生物醫藥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青島大學創新藥物研究院兼職教授,主要從事藥物的心臟安全性評估和新藥的研發。 嘉賓簡介:
•1990年 同濟醫科大學生理系獲博士學位
•1995年 猶他大學附屬醫院心血管外科從事博士后研究,師從世界著名電生理學家Dr.Michale Sanguinetti。采用電生理學方法結合分子生物學技術研究遺傳性和獲得性(藥物所致的)心律失常的機制(LQT syndrom),取得了顯著成果 •1999年 安進生物制藥公司從事與離子通道有關的新藥開發研究 •在國際著名刊物(包括NATURE)上發表 50 多篇文章 講座時間: 2017年1月11周三 10:00 |
 | |
離子通道對生物體的基本生理功能如神經和肌肉的電活動、心臟的興奮性控制、細胞內信號傳導、激素分泌、細胞增殖、細胞容積調節,以及許多其他生物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離子通道基因占人體基因的25%,大約有300個左右。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離子通道被克隆、表達和定性,離子通道與疾病的關系越來越清楚,現已知50種以上的疾病與離子通道基因變異和功能障礙有關,這種與通道有關的疾病被稱作離子通道病。 到目前為止有10~15%的現有藥物通過作用于離子通道而治療疾病。而潛在的離子通道靶標藥物將占總靶標的25%,因此開發離子通道為靶標的藥物將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 |
|
長QT綜合癥(LQTS)是一種異常的心肌細胞復極化電活動。獲得性的LQTS常常是藥物治療的結果。近年來研究發現許多常用藥物包括抗心律失常藥、抗精神病藥物、抗菌素以及可卡因均可引起獲得性的LQTS。2004年, ICH和美國FDA都頒布關于非臨床檢測Ikr (其中主要是hERG)的規章,要求藥物上市時必須提供作用于離子通道的電流變化數據,否則新藥不得用于臨床。2014年CFDA發布了”藥物對心臟潛在作用非臨床研究技術指導原則”要求在細胞水平對心臟幾種重要的離子通道進行測定包括:Cav1.2、HERG、Kv1.5、Kv4.3、KvLQT1/mink、Nav1.5、Kir2.1。 為此,早期藥物安全評測方式需要引入制藥研發過程中,以便及早發現候選化合物潛在的心臟毒性,盡可能減少新藥研發的投資與風險。 |
 | |
20世紀離子通道的發現以及研究離子通道的方法:電壓鉗技術特別是膜片鉗技術的發明為研究離子通道的功能及其與人體疾病的關系提供了極其重要的手段。膜片鉗技術的發明人因此獲得了1991年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離子通道作為藥物治療的靶點,引起了許多大的藥物公司的重視。 研發出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需要花費十年左右的時間及十億美元的經費。在研究的早期,需要篩選百萬左右的化合物才能得到所需的化合物。而這些化合物都要用常規膜片鉗方法進行最后的確認,所有常規膜片鉗方法依然是研究離子通道的較優方法。 | | |
美谷分子儀器(上海)有限公司 產品咨詢熱線: 021-3372 1088 售前服務郵箱: info.china@moldev.com 售后服務郵箱: support.china@moldev.com 官方網站: www.MolecularDevices.com |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