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的北京漸漸涼爽了下來,也迎來了藍天白云的好天氣。天公作美,“與光同行,第一屆濱松中國光技術交流會”就在這樣秋高氣爽之時拉開了序幕。
以“光”為名,聚八方賓客
本次會議緣起的契機是濱松中國5周年的紀念。日本濱松光子學株式會社(下稱,濱松公司)為進一步支持和服務于中國光產業,繼1988年與中國核工業部北京核儀器廠建立合資企業“北京濱松光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后,在2011年全資成立了“濱松光子學商貿(中國)有限公司”(下稱,濱松中國),全面負責濱松集團在中國的銷售、技術支持、售后服務等市場活動。
交流會的參會者兩天共近400名,與會現場,熱情洋溢。會議設大會、五個主題分會以及“光無處不在”主題展。不光展示了濱松光技術在分析儀器、醫療設備、核技術應用、科學研究、安全檢查、民用消費電子等領域的廣泛應用,企業用戶、高校學者也共聚臺前,從各個應用角度進行了專業分享。
中國光學學會副理事長、光電技術專委會主任、北京理工大學博士生導師倪國強教授蒞臨了本次交流會,為大會致辭并做“中國經濟與民生事業呼喚新的光電器件與工藝”主題報告。倪教授回顧了早在1980年,濱松光子學株式會社會長晝馬輝夫先生與中國光學事業奠基人之一的王大珩先生,曾一起討論在光技術方面雙方長期合作問題的往事。以及倪教授自己與濱松公司之間的多次合作。對濱松中國成立5周年表示了祝賀,并希望中日兩國在光子學領域加強合作。
另外,在教授的報告中指出,智能制造技術是《中國制造2025》發展規劃的重點之一,而光電技術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倪教授結合自己團隊所做的工作介紹了面向21世紀的光電技術發展、智能制造中的微電子與半導體技術的發展布局等方面的應用。
百花齊放,共襄“光”之盛舉
分析儀器及檢驗醫學應用技術、微型化智能創新應用、X-射線及輻射探測、顯微成像、數字病理五個主題分會圍繞著光子技術及其應用展開。
分析儀器及檢驗醫學方面,一方面,探討了在傳統分析儀器應用,如光譜、質譜,以及檢驗醫學儀器中光源、光電探測器應用和濱松最新產品技術;另外,檢測設備的“時尚話題”——微型化成為本次會議的一個焦點。會議中指尖微型光譜儀、筆尖大MEMS-FPI等MOEMS技術下的微型產品再次被提及,另外也首次披露了在研的體積只有12*4*3mm的、可以裝進手機里的表面貼片型超小型光譜儀。
北京化工大學、江蘇大學、中移物聯網、博奧生物、北京偉創英圖科技、北京譜蕓科技、深圳市比特原子科技等高校和企業用戶,也各自從紅外光譜檢測技術、產業化應用情況、數據云平臺、濱松微型化產品評估測試實例等角度,分享了專業經驗。
超越想象,“光”無處不在
“光無處不在”主題展覽也吸引了與會者們的不少注意,展覽分為了體驗展區和“物質分析”、“醫療健康”、“輻射測量”、“無損檢測”、“數字病理”、“科研成像”六大產品應用展區。除了專業的產品技術展覽外,與會者們還通過“光無處不在”多媒體互動系統、城市沙盤,以及奇妙的BMI 等DEMO系統,更深地體會到了光子技術為科技和人類帶來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