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精準醫療,全外顯子組測序具有技術優勢
瀏覽次數:5446 發布日期:2015-4-8
來源:本站 本站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精準醫療,全外顯子組測序立功啦
精準醫療計劃(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是美國奧巴馬總統在2015年國情咨文演講中宣布的一項新的國家項目,并稱將為建立大量志愿者服用藥物的生理和基因資料、建立個人基因組與癌癥相關突變靶標、數據標準開發與保密等工作投資共計2.15億美元。
精準醫療無疑是醫療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向,科研和醫療領域的專家們都在不斷嘗試將最新的技術運用到臨床診斷過程中去。其實從2011年起,美國貝勒醫學院的專家就開始了利用人類全外顯子組測序進行遺傳病機理挖掘的工作。比起人類全基因組,全外顯子組測序檢測的基因組區域雖然只有數十Mb,卻可以獲得充足的已知基因外顯子區域的序列變化情況,在臨床上的作用則顯得更加明確且經濟實用。配合大量正常人群突變數據、病例家系表型與基因型測序數據的解讀,往往可以對許多遺傳疾病發生機理進行很好的解讀,甚至可以將遺傳疾病的診斷率提高至25%1。
近期的一篇關于罕見病研究的臨床報道中,則愈發強調了全外顯子組測序在遺傳病臨床診斷上的技術優勢。梅奧診所(Mayo Clinic)的神經學家們利用羅氏NimbleGenSeqCapVCRome全外顯子組序列捕獲及測序技術幫助了一位罕見病患者確認了其病因為發作性共濟失調1型(Episodic ataxia type 1)2。NimbleGenSeqCapVCRome全外顯子組捕獲探針是梅奧診斷以及貝勒醫學院在臨床上廣為使用的一項技術,這套探針組庫覆蓋了Vega,CCDS和RefSeq數據庫中所有已知基因的全外顯子組區域,能夠在臨床研究的過程中幫助鎖定基因組位點突變,快速篩選有臨床意義的侯選突變,結合以往病例信息與臨床表型數據進行人工判讀。隨著新功能基因的不斷解讀以及數據庫的更新,這種鎖定已知基因的全外顯子區域的測序方法能夠大大減少通過各類傳統檢測方法所需要的實驗時間以及經濟成本,無疑于精準醫療發展道路上的一個快速有效的工具。
梅奧診所的專家們也在這篇報道中指出:目前在商業化實驗室中提供用于共濟失調診斷的試劑盒花費是全外顯子組測序的2倍,而且不包括一些特殊檢測。此外,在臨床非典型性共濟失調案例中,尤其當臨床和家族譜系數據缺乏的時候,首先考慮全外顯子組測序是最為有效的。全外顯子組測序在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可以加速遺傳疾病的診斷,簡化其數據管理,尤其適用于那些異質性、非典型的和表現不完全的遺傳疾病診斷,還能幫助臨床專家們為那些患稀有或新型遺傳疾病的患者找到其致病根源。2
隨著越來越多的臨床報道都表現出全外顯子組測序的優勢,讓我們共同期待這項技術的發展能夠為精準醫療發揮更大的價值吧。
參考文獻:
1.Molecular Findings Among Patients Referred for Clinical Whole-Exome Sequencing.Yaping Yang et al. JAMA. 2014 Oct 18. DOI:10.1001
2.Whole-Exome Sequencing as a Diagnostic Tool in a Family With Episodic Ataxia Type 1. Tacik, Pawel et al. Mayo Clinic Proceed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