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里能不能遛犬?會不會擾民?對于這個當下社區管理中日益突出的矛盾,虹橋城市花園小區推出的《寵物管理條例》或許對市民有所啟示。在昨天舉行的《上海市養犬管理條例》貫徹實施情況專項調研工作會上,參與調研的人大代表們建議,對遛狗的時間、路線予以規范約定。
“遛犬在時間上應避開早晚高峰,路線有三個不去:小區主干道、兒童樂園、健身場所。遛犬要帶好繩子、塑料袋,大犬還要戴好口罩。”每個新入住該小區的養犬人士都會收到這份《寵物管理條例》,并要求主人對所養狗的年齡、品種,包括顏色進行登記。落了筆,簽了名,這些規范就成了居民和物業之間的約定。當有犬主人違反了規定,小區的其他居民會主動上前提醒勸告。
不過,在小區建立之初,這里養犬和不養犬居民間的矛盾非常深。甚至有養犬居民把小區主干道上豎的“此處不能遛狗”的牌子給砸了。
隨著養犬居民的日益增多,物業愈發意識到,靠“堵”不是根本解決之道,《寵物管理條例》應運而生,依靠居民自治的力量,這份“寵物公約”逐漸在居民中形成了共識。
如今,小區的養犬居民出門口袋里總會多揣上一張紙,牽好一根繩。下午兩點半,記者在小區內的一條小道上遇到了正在遛犬的徐先生,他向記者展示了口袋里的“法寶”——塞入信箱的小廣告成為他處理犬便的工具。條例的簽訂、一次次的溝通交流,養犬人的文明和規范也得到了非養犬居民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