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作為948東北黑土區土壤侵蝕監測分析項目推薦技術
瀏覽次數:3778 發布日期:2010-9-13
來源:本站 本站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來源:水利部松遼水利委員會/澳作公司技術部
日前,澳作公司一套3D激光地貌分析儀在水利部松遼水利委員會監測中心站調試完成。該儀器將作為948項目中的重要監測工具,應用于松遼流域水蝕的研究與監測。
水利部“948”項目是國家專項支持、引進國際先進科技的項目。項目通過引進國際上先進的水利科學技術,在國內進行消化、吸收、創新、示范和推廣,以促進水利科技的快速發展。松遼流域水土保持監測中心站(以下簡稱水保中心)于2008年承擔了“東北黑土區土壤侵蝕監測技術引進”項目(水利部“948”項目)。自承擔本項目以來,水保中心進行了精心準備,先后聯合黑龍江省水土保持科學研究所、北京林業大學對項目實施方案進行了多次論證,確定了實施方案。設備于2009年引進后,水保中心購置了項目所需實驗設施和材料,分析了設備使用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編寫了使用手冊。目前,本項目已經進入小區實驗觀測階段,觀測工作預計歷時三個半月。
傳統的小區試驗對于細溝狀面蝕的形成與發展變化過程難以進行觀測。本項目采用從澳作公司引進的德國3D激光地貌掃描儀,利用人工模擬降雨,對典型黑土區坡耕地在不同降雨強度和歷時條件下細溝狀面蝕產生的臨界值和發展過程進行試驗與觀測,結合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等指標,分析坡耕地細溝狀面蝕的產生條件及其發展、變化規律。
本次948項目從澳作公司引進的3D激光地貌分析儀具有自動化程度高、方便操作、數據可遠程傳輸和移動性好等特點,可在較短時間內連續監測多個典型樣地,監測數據具有“真實性與精確性”及“重演性與對比性”,對于地貌的變化測量能夠達到毫米級,填補了東北黑土區在細溝狀面蝕產生及發展過程研究方面的空白。
3D激光地貌分析儀使用激光測量方法,在25mm2到1m2的范圍內,以直線段上的相等間隔,測量地表上多個點的相對高度,并在控制計算機上記錄數據,數據以txt格式保存,易于做出三維圖形。3D激光地貌分析儀是目前最有效的測量土壤表面情況的儀器。主要應用于:風蝕、水蝕地區研究,地表徑流研究,水土保持,土壤物理特性研究,研究種子播種,地理、地形統計分析,粗糙度研究,土壤濕度研究。
與土壤粗糙度相關的各種現象,其重要性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3D激光地貌分析儀使研究人員能夠有效地測量土壤表面輪廓的物理和水文特性。土壤表面的特定情況在農業中起著基礎性的作用。對于持續影響農業收成的各種因數,土壤表面地貌都起著重要作用。
儀器可以用于評估土壤的水蝕和風蝕情況以及水流的影響;用于研究表面水流、氣體交換和滲透;考察土壤保水能力,研究種床、地理統計、粗糙度、濕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