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職業精英群體正在迅速壯大。老總們發現,他們越來越倚重公司之外的技術和其他領域的臨時性高科技人才。與此對應,更多的專業人士開始選擇更為靈活的工作方式,加入精英自由職業者行列。
對這些專業人士來說,如何通過談判為自己的勞動爭取到漂亮的報酬,并實現雙贏,是重要的技能。這不僅是錢的問題。即使談判是通過人才中介機構或平臺進行的,這些自由職業精英們仍然需要具備自知力、相關知識及技巧,才能成功通過談判與客戶達成共贏。
臨時雇主和客戶公司的高管們如何定義成功談判呢?以下就是他們的忠告,提醒自由職業精英們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以及談判過程中應該時刻把握的要點:
1.牢記你是即時雇員
自由職業者的獨特之處就在于,他們并不是長期雇員。正如商業人才集團(Business Talent Group)創始人和CEO朱蒂·米勒(Jody Miller)指出的那樣,在業績預期和緊迫性上,企業對自由職業者的要求更高。
朱蒂建議:“自由職業精英們應該在談判之初,就牢記你面對的不是長期職位。傳統的長期職位會給你時間了解情況并慢慢進入角色。即時雇員則不然。雇主對即時雇員的要求是,從第一天開始就要作出貢獻,根據企業要求或項目進展狀況有具體的產出。因此,你的談判應該基于定義清晰、現實可行的計劃,告訴雇主你能做到什么,何時做到,以及如何做到。”
2.做足功課
人力資源部門和雇主經常抱怨,自由職業精英們對雇傭他們的公司知之甚少,也不愿意提前做準備,這阻礙了他們即時做出業績。
Baxalta公司負責溝通的高級副總裁拉娜·斯特里斯(Rana Strellis)強調,對客戶背景的重視是有效談判的先決條件:“回想我接觸過的、能在談判中取得最大成果并最有成效的人,都是那些事先花時間了解客戶公司的人。他們了解對方的文化和內核,如業務、戰略、價值觀,包括相關新聞,并成功地把這些運用到談判中。”
3.構筑你的身價
第三個建議就是盡早明確構筑你的身價。全球精英自由職業者平臺Toptal公司聯合創始人布林登·本尼少特(Breanden Beneschott)指出:“你必須從一個強有力的位置開始談判。要么你的簡歷足夠漂亮,上面有著名公司的頭銜;要么你事先做足功課,能在談判時有足夠令人印象深刻的點。如果你能毋庸置疑地展現自己在所屬領域是最出色的,并完全準備好去完成任務,那么你就擁有了談判的籌碼。”
4.了解你要干的活兒對客戶的價值
許多自由職業人才公司的創始人和高管都提到,了解承接的項目或臨時性工作對客戶有多大價值十分重要。加拿大Circumference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Services公司的皮特·雷曼(Peter Lehman)提醒自由職業精英們,聰明的談判者應該做到心中有數:項目成功會為客戶帶來多大收益,失敗會造成多少損失,“很少有哪個公司會胡亂花錢”。
由于外包工作都是以業績為導向的,自由職業精英們必須證明自己值這么多錢,并且告訴客戶項目完成后能獲得的收益。在如今的商業環境下,企業將所需的單一技能人才全都變成長期雇員,在成本上是不劃算的。所以,在談判時務必記住,客戶需要你就像你需要他一樣,當然,前提是你必須說明自己出色完成任務能給他們帶來的效益。”
5.陷入僵局時嘗試創新
談判往往不太愉快。當買賣雙方發生矛盾時,Freelanship的創始人勞倫·霍里戴(Lauren Holliday)建議發揮創造力,以利問題轉圜。
她舉例:“當客戶不打算增加預算時,自由職業者們可以提供一個打包方案,比如說VIP日。客戶付一天的錢,而你花一天的時間完成某項雙方事先商定的工作任務。VIP日不僅可以幫助客戶在較短的時間里解決一些具體的問題,客戶通常也愿意通過VIP日考察自由精英的本事——既開啟了新合作,又不需要作出后續的承諾。
6.接受多種備選方案
滾石樂隊說得好:你不可能永遠得到自己想要的。10x Management的聯合創始人麥克·索羅門(Michael Solomon)的提醒,同樣適用于自由職業者的談判:“要對不同的方案保持開放心態,權衡利弊。如果雇主不能滿足你開出的價格,那么能否將報酬轉換為其他形式——提供對你來說其他有價值的東西,比如股權、業務推介、后續合作的可能性等。談判總能找到解決方案。當然,最重要的是你必須知道自己要什么,愿意拿什么去交換。”
7.建立長期合作
大多數自由職業領域的老總都會建議自由職業者們在短期內做出業績,但也要做長遠考慮。目標應該是與客戶建立起長期合作的關系。
StealthForce的創始人普南·馬蒂斯(Poonam Mathis)說:“你的關注點應該是長期的合作,目標是得到更多回頭客。這意味著客戶對你很滿意,也代表你會從他那里或他介紹的客戶那里得到更多接單的機會。這樣你才能在一個具體領域的專家網絡里成為最優秀的資源。一個小技巧是,在談判時建議客戶把項目分成多個階段,允許客戶在項目進展過程中退出,這樣做能充分顯示出你對自己完成目標的信心。”
8.有時需要以退為進
IQ Workforce的創始人伊姆蒂茲·帕特爾(Imtiaz Patel)提醒自由職業精英們,任何項目都是建立專業形象和個人品牌的機會。
“聰明的自由職業精英會把自己經營成一樁生意,而不是一個出賣自己時間的人。他們考慮的是長期的品牌效應和收益潛力,這樣才能真正獲利。”他說,“有些時候你可以適當降低要價,只要你能從中增進技能,或在某些領域獲得更多工作機會,并在以后獲得更高身價。一旦建立起自己的品牌聲譽,你在談判中就處于更加有利的位置。”
9.牢記“在商言商”
最適合作為結尾的一點建議是,記住企業是否需要自由職業者,是老總根據自由職業者能多大程度匹配公司的業務需求、其工作創造出的價值,以及公司能否負擔得起傭金等綜合因素決定的。
瑞典自由職業精英平臺Cool Company的創始人和CEO簡·倍格斯坦(Jan Bergstrand)提醒大家:“別太在意,生意就是生意。客戶的支付意愿取決于諸多因素,并不完全由你的個人能力和表現決定。在這點上,你得表現得專業一點。”
從這些自由職業人才公司的創始人那里,我們得到的最大啟示就是:談判是非常重要的能力。正如美國哈佛大學談判教程反復強調的,“當你把保持開放的談判技巧與尋求共贏的合作意愿結合起來,成功幾率就會倍增”。
美國博銳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安東尼·霍勒爾(Anthony Haller)總結道:“自由精英人才談判的目的,應該是尋求長期的業務合作關系,而不是眼前的一紙合約。一紙工作合約也就是一個月或一年,而長期的業務合作關系能使你的整個職業生涯受益。那些為長期業務合作打下基礎的談判,才是成功的談判。”